嬰兒由于極端低的鈣攝入,雖然維生素d攝入正常,也會發生佝僂病。兒童在生長發育期要加強鈣的補充,強化鈣和維生素d能促進兒童骨骼組織生長發育。
什么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???
是由于嬰幼兒、兒童、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,引起鈣、磷代謝紊亂,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、慢性、營養性疾病。佝僂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長著的長骨干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,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。
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高危人群
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(尤其是3~18個月的)嬰幼兒,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。近年來,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,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于南方,輕、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??梢栽隗w檢時發現,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、生長遲緩、萎靡、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于發生呼吸道感染。
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表現有哪些?
1.初期
多于生后3個月以內起病,主要表現為神經、精神癥狀,如易激惹、煩躁、睡眠不安、易驚、夜啼、多汗(與季節無關)。因煩躁和汗水刺激經常搖頭擦枕致枕后頭發環形脫落形成枕禿。骨骼無明顯改變。
2.激期
初期患兒若未經適當治療,可發展為激期。除上述癥狀外,骨骼改變明顯。
(1)頭部
3~6個月嬰兒易出現顱骨軟化,重者可出現乒乓球樣的感覺;7~8個月小兒發生方顱;前囟過大或遲至2~3歲閉合;乳牙萌出推遲,至10個月以后才出牙,且牙釉質發育差。
(2)胸部
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骨樣組織增生呈鈍圓形隆起,形成肋骨串珠;肋骨鈣化不良,膈肌附著部位的肋骨長期受膈肌牽拉向內凹陷,造成肋外翻,形成肋膈溝(或稱赫氏溝);1歲左右小兒多發生雞胸或漏斗胸,可影響肺呼吸功能,易患呼吸道感染。
(3)四肢
6個月以后小兒腕和踝部骨骼處膨大,形成“手鐲”或“腳鐲”;1歲左右小兒站立行走后可引起 “O”形或“X”形腿;重癥者輕微外傷易引起長骨骨折。
(4)脊椎
患兒久坐可引起脊椎后凸畸形或側彎。
(5)骨盆
嚴重患兒發生骨盆畸形,形成扁平骨盆。
(6)運動功能發育遲緩
患兒肌肉發育不良,肌張力低下,韌帶松弛,可致患兒頭頸軟弱無力,坐、立、行等運動功能落后。腹肌張力下降出現蛙狀腹。
(7)神經、精神發育遲滯
重癥佝僂病患兒條件反射形成較慢,表現為情感、動作及語言發育落后。
3.恢復期
經治療后,神經、精神癥狀逐漸好轉而消失,肌張力恢復正常。
4.后遺癥期
多見于2歲以后,臨床癥狀消失,血生化、骨骼X線檢查恢復正常,僅遺留下不同程度骨骼畸形。
維生素D缺乏的診斷標準:
血清25羥維生素D3:<30nmol/L,缺乏;30~50nmol/L,不足;> 50nmol/L,充足;而>250nmol/l為中毒。
鈣的攝入標準:
注意:1歲以后的兒童每天攝入的鈣不足300毫升,就會導致佝僂病,無論機體維生素D是否缺乏。
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D
動物性食品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,海水魚如鯡魚沙丁魚,動物肝臟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D2的良好來源。從雞蛋、牛肉、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可獲得少量的維生素D2,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。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幼兒對它的需要,需多曬太陽,同時補充魚肝油。
如何檢測是否缺鈣?
當孩子出現缺鈣的癥狀時,建議到醫院通過微量元素分析檢測是否有缺鈣的表現,以便能早確診,早補鈣。
通過營養指導預防營養性佝僂病
營養性疾病是因體內各種營養素過多或過少,或不平衡引起機體營養過?;驙I養缺乏以及營養代謝異常而引起的一類疾病,我們可以對營養性疾病的兒童在營養方面來進行干預。
兒童營養綜合監測系統基于三維建模和邊緣界定技術,實現安全、快捷、準確、全面地體成分檢測,內置相關學術和標準數據,輔助臨床實現兒童體格發育評估管理、喂養行為管理、膳食攝入評估管理能力,快捷全面地跟蹤指導兒童全營養管理。
產品優勢:
1、高科技手段監測兒童體成分
2、膳食營養評估指導平臺
3、檔案管理
4、兒童體格發育評估
根據兒童身高體重數據,參考中國兒童體格發育標準,評估兒童體格發育情況。
5、兒童喂養行為指導
6、數據分析
7、數據查詢
合理喂養孩子對預防佝僂病起著很重要的作用,及時監測營養狀況,及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佝僂病。如果發現兒童患了營養性佝僂病,就應該盡快到當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,明確兒童的具體營養情況,然后根據兒童的具體病情考慮治療方案。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,家長應該隨時關注孩子的身體以及心理的發育,才能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。?
所屬類別: 公司動態